歡迎訪問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!

歡迎,請登錄 傳真:0635-8336665 24H電話:0635-8681234
綜合 人氣
共7964條結果
  • 滄州舊城

      坐落在滄州市東20公里滄縣舊州鎮(zhèn)。城內面積約430萬平方米,舊城墻其寬約40米,周長實測7787米。始建于西漢高祖五年(前202),即浮陽縣城。舊城墻現(xiàn)已殘缺不全,唯西、南兩側還有斷墻五段。舊城內有鐵獅子、鐵錢庫(出土錢文皆崇寧、大觀、政和、宣和通寶等)、鐵爐及開元寺等古建筑遺址,地下且富有文化遺存。舊州城曾取名獅子城、臥牛城?,F(xiàn)已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    [歷史遺產]

  • 泊頭清真寺

    頭清真寺位于泊頭市區(qū)清真街南端,北距滄州市40公里,京滬高速公路出”南皮”口西行5公里。始建于明永樂二年(公元1404年),明嘉靖(1521年-1567年)、萬歷年間(1572年-1620年)重修,特別是在崇禎年間進行了擴建,清嘉慶、咸豐、光緒及民國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繕。據傳,明朝末年,崇禎皇帝為修繕金鑾殿,從南方伐來大批大料經運河北上,船經泊頭馮家口時,李自成已率農民起義軍攻下北京城。

    [道教福地]

  • 趵突泉公園

    趵突泉公園位于濟南市中心繁華地段,南倚千佛山,北靠大明湖,東與泉城廣場連接,是以泉水、人文景觀為主的文化名園。1956年,趵突泉被整修辟為公園,歷經幾次擴建,逐漸建成以泉為主、小巧玲瓏、步移景異的泉石園,面積從不足3.4公頃,擴至10.5公頃。趵突泉又名檻泉,為濼水之源,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。趵突泉,三窟并發(fā),聲如隱雷,“泉源上奮,水涌若輪”。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攝氏18度左右。嚴冬,水面上水氣裊裊,像一層薄薄的煙霧,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;一邊是樓閣彩繪,雕梁畫棟,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。

    [主題公園]

  • 豹竹澗

    豹竹澗豹竹澗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城北3公里梨溝村,為平度古八景之一。村北蓮花盆山如一巨龍盤曲而臥,形成一頸長口細腹大的葫蘆谷,谷底遍布豹竹,故得名。谷之盡頭有一石砌墻,墻垣下開一3.5米高門洞,上書“瑤臺”,山澗小溪即自洞中流出,據考證,此為明代所建。山之西坡有一洞,傳說老子曾隱居于此,故明代刻有“仙洞”二字,山澗之南側有許多徐福遺跡,距此澗不遠處有徐福村,村名最早出現(xiàn)在漢代,據專家考證為徐福故里,現(xiàn)村旁常有漢代磚瓦出土,山側有一山泉,傳為徐福常在此飲水,故稱“徐福圣泉”。

    [道教福地]

  • 會仙山

    會仙山山勢陡峻,北有石船谷,南有盤壑峪,絕頂深澗,三面環(huán)繞,皆奇險莫攀,只有西坡幾線羊腸小徑可達山頂。石船谷口,雙峰對峙,南石戶頂、北石戶頂均陡峭異常,為會仙山一大險勝。盤壑谷中,草木蔥蘢,澗水縈回,景最幽僻,古有庵院,人稱“小桃園”。東面半山壁上,幾股泉水溢出,夏秋滴水飛練,冬春冰溜倒懸。因在陰寒崖面,往往至夏日來臨,冰溜尚消融不盡,此謂之滴水崖。

    [名山奇峰]

  •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

   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山東省鄒平縣南部山區(qū)??h城有公交直達。景區(qū)北有濟青高速公路,距淄博市區(qū)30公里,距濟南市區(qū)不足50公里。是山岳型自然風景區(qū)。鶴伴山所屬白云山系,向有“泰山副岳”之稱。鶴伴山風景區(qū)占地7200公頃,森林覆蓋率近90%,共有五條旅游線路,總長6000余米。整個景區(qū)空氣清新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良好,地形復雜多變,溝谷曲折狹長,山、石、瀑、泉、云霧等景觀眾多,被譽為“魯中生態(tài)明珠”。

    [森林公園]

  • 雕窩峪

    雕窩峪三面皆與高山相連,唯西北角有東西寬20余米的峪口—石門。傳說石門為王薄起義時所建造,可謂“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”之險要。石門東、西各有“古石墻”(亦名石城墻),隨山勢向兩邊延伸,高約2丈,長各約2華里。進石門即聽到水聲潺潺,不見水影,西南方有一山澗,亂石蹲踞,水從石底默默穿行,故名“潛龍澗”。

    [名山奇峰]

  • 河北撫寧寶峰禪寺遺址

    寶峰禪寺位于撫寧縣平市莊林場寶石山中。寶峰禪寺因其背靠山峰得名,坐北朝南,院南北縱25米,東西寬15米,四周曾有圍墻,現(xiàn)已倒塌。院內北部有正殿一座,因山石風化多沙礫,又俗稱沙龍殿。另存西廂房三間。始建于元朝,年代無考,明弘治年間重修?,F(xiàn)存正殿和西廂房四間。正殿為磚石結構,歇山頂無梁殿,面寬6.9米,進深5.6米。殿以石砌墻,正面墻厚1.2米,側墻厚0.8米,高2米,正前面開石拱門,高1.9米,寬1.17米,門兩側外壁嵌有青石臥碑各一通,東為功德碑,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,轉載必究!西為記事碑,記錄了重修年,即“大明弘治十四年(1501)四月”。墻體上部三層石板迭砌遞出,其上為歇山布瓦頂,頂高3米,殿內板石鋪地,四壁鑲嵌27塊高80厘米、寬60厘米青石線刻敷色神像,中間是三世佛,左右列有文殊、普賢、地藏、觀音、阿難并有十圓覺、諸大菩薩及天王金剛等神像。寺前300石壁上有陰刻神像十多余幅。畫像石題有捐贈下款。殿頂磚拱券,石灰罩面,涂以紅料。三間廂房為青磚瓦舍,與民房無異。

    [考古遺跡]

  • 河北省承德市法林寺

    法林寺又名般若相,在一片云東南,正殿供菩薩,配殿供龍王、雷神。據說,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,熱河總管便率山莊官員人等來此祭神。

    [宗教旅游]

  • 易水湖

    易水湖位于保定境內易縣城西南30公里處,是50年代利用四周高聳的山勢而修建的一座人工湖。水面面積27平方公里,最深處48.5米,湖的南側與狼牙山相連,北側是紫荊關,西側是海拔高達1283米的五峰寨,東側是九龍山。易水湖鎖住易水河上游水流匯集成湖,水質清澈純凈。

    [濕地湖河]